找到相关内容2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评介《菩提道次第论》

    啊!要知畜生中尚且有乌鸦反哺,羊跪食乳等例,知恩不报者,实是世上的无惭愧无羞耻的人。  菩提心生起有七种因果与二种修法,二者随修一种即能生菩提心。修菩提心的方法,简单的来说,就是先修平等舍心,然后依七...流弊。本论从中调和了大小乘的对立,使佛教发扬光大,在历史上起着不可磨灭的功绩。  本论在止观章中,给行人制定了训练身心的具体方式、方法,从止而观,由观增止,止观双运。在内住、续住、安住,近住乃至平等住心...

    弘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467229.html
  • 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的相关介绍

    ,才是菩提心。在修知母以前,还须先修「平等舍心」为基础,才能于一切怨、亲、中庸(非怨非亲)的有情,都容易修起「知母」等心。   其二,寂天菩萨《入行论》中所说的「自他相换法」,就是把贪着自利、不顾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2486639.html
  • 大乘根本加行论

    根本,《大日经》云:“大悲为根本。”四无量心观中的悲无量心观,便是专门观众生苦而增广悲心的禅观。其余三观,慈无量心观观令无量众生受乐,喜无量心观观令无量众生受乐而欢喜,舍无量心观观于无量众生住平等舍心,...恩深德厚,更逾生身父母。我现在的生存,亦有赖大众的劳作服务。众生于我皆有深恩,应平等报恩,誓愿普度一切众生皆共成佛,唯此能报佛的深恩。《楞严经》偈云:“将此深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。”  观众生苦而...

    佛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5738929.html
  • 修定之资粮

    以正念之力防止非理作意而起烦恼。(5)行平等位,是防护非理作意起烦恼(根境相对之际,不取色等相,不起好恶之情)后,不随贪等烦恼转,住平等舍心。  (二)于食知量:欲界色身,必以段食滋养,故修道后,应...为此身住,必得饮食。(4)为暂支持食于所食,即平等食。指非极少、极多、不宜、不消、染污而受用饮食,由此饮食,身离饥羸、沉重或诸疾病,堪任修断,速疾得定。关于饮食之量,“估计再吃五大口就会饱时,便停止,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139499.html
  • 菩萨的精神

    精神所在,能帮助我们培养慈悲济世的胸怀。我们学佛,就是为了成就佛陀那样的圆满人格,成就佛陀那样的慈悲和智慧,这都必须从行菩萨道开始,从与乐、拔苦、随喜、平等开始。   一、慈无量   慈庄严故,于诸众生不起恼害。”慈,为与乐,就是给予他人快乐。在培养慈心的同时,就能远离恼害之心,永不生起伤害有情的想法。对于一切众生,哪怕是曾经的冤家仇敌,哪怕是想要加害于自己的人,都能平等无别地施予慈心,这也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891617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修持方法及证悟过程

    为利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愿成佛道之大心也。发菩提愿心,要次第修法,先对一切有情生起平等舍心,并知一切有情为母,念母恩,生起对一切如母有情的报恩心。故对所有有情发起悦意想,而生起慈心、悲心,再修增上意乐,最后生起够量的菩提愿心。此依《起信论》说有三义:一者直心,正念真如法故。不着空有二边,起智观照真如正理,即契菩提心体。二者深心,乐修世出世间自利利他诸善行。三者,以平等大悲心,拔除一切众生...

    宏德

    观世音|观音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0958528673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(八):发菩提心

    rsquo;后寻一慢心人在侧,常以为忍辱境焉。”此说仇人为增上缘,正为自己修菩萨行也。应知对自不贪爱,对人不嗔恨者,为修第一舍心。抑知仇人使我受苦,亲爱者独于我无苦乎?作是思惟,故当发平等心,怨...为自己义利一般,是为平等舍心无量,应如是修。若报父母恩,最好当劝请皈依三宝,勿伤生养亲,反成罪过。“释尊当升忉利天,为母说法。”此为报恩之大者。莲师云:“老年人当...

    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

    密宗法义精要|菩提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9320329986.html
  • 量理宝藏论(六)

    调伏之一方:  【不违慈与自我故,非能断轮回根本。】对治瞋恚为仁慈,对治贪欲为不净观,对治伤害为悲愍,对治嫉妒为喜欢,对治一切修平等舍心之说法,观待调伏三毒之一方,或暂时唯「长远」之力量,不能断除根本我...数,知亦行不知亦行,置于平等舍心,犹如调养疾病,容许了知治病药物,其余置于平等舍心。量庄严论:「一切觉性之所为,非遮止一切智者,我之智识未能故,是承许知足寡欲」。  卯二?遍知「所知之义」之遍一切智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038222.html
  • 泰·锡度仁波切:修行之道(2)

    所有六道的感觉都会显现:对喜欢的生贪求心,对不喜欢的生厌恶心等等。当我们看出此一过程发生时,我们要尽力发展平等舍心,先从最容易做到的开始,逐渐增加难度,直到能对任何情况一视同仁。   究竟菩提心的修心... 于此山上,一切解脱所需都将成长,尤其是平等无限的悲心。目前,我们的悲心十分有限,快乐时易发,一遇麻烦就几乎全没了。无限的悲心是不变的,其对象为所有轮迥众生,无一例外,不管他们是友、是敌、还是陌生人。...

    泰·锡度仁波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444560.html
  •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(3)

    难过,才会生起悲心;但是要体验纯净的悲心,就必须平等舍心。  如果你企图从高低阶级的心态上来做的话,就永远无法体验真正的悲心,而只会增长自我。具足大悲的人一点也不比受苦者——也就是他慈悲的对象来得高。大乘经典不断强调修行平等心,因为理论上虽然我们能了解一切众生都平等,但是情绪上经常不能接受这个事实。  基本上来说,我们大半都忽略掉其他众生,别人对我们而言似乎并不真实;除非刚好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扮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1244854.html